“访企拓岗探需求•产教融合育人才”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赴福建厦门开展调研与校企合作

来源:建环学院综合办 责编: 庞定坤 作者: 蔡世伟 发布时间:2025-05-19 浏览量:13
1、走访名企,共探产教融合新范式
4月28日,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张春东院长、蔡世伟副院长一行,在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张明教授陪同下,赴厦门斯玛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尚品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
在斯玛特,创始人杨德安现场演示参数化设计与陶瓷3D打印技术,展示复杂结构的快速成型工艺。座谈会上,双方围绕“美学设计+材料工程+数字技术” 的跨学科培养模式展开研讨。企业指出,陶瓷3D打印人才需兼具艺术审美与技术实操能力,传统艺术教育需强化“设计-材料-软件”一体化教学。
图一:斯玛特创始人杨德安先生与我院代表座谈
在尚品文创,包装设计专家吴兹福介绍企业人才需求,双方就“定向输送、项目实训”等合作达成初步意向,计划共建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开辟精准就业渠道。
图二:包装设计专家吴兹福先生介绍公司相关的情况
张春东院长表示,学院将紧扣“艺术与科技融合”趋势,推动“跨学科、数字化、产业结合”的教学改革,未来依托5G、AI等技术,打造“艺术创新+社会应用”的人才培养生态。
二、对话前沿,共商课程改革新路径
4月29日-30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院杯”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我院与清华大学等高校代表聚焦三大议题:
1.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转型路径;
2.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课程改革与实践创新;
3.环艺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与产教融合模式。
会议期间,行业专家提出 “科技赋能设计、文化厚植内涵” 的发展方向,为我院“数字技术+传统设计”的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图三: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院杯”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作为省级一流专业,我院环境设计专业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设计”为核心,构建“三阶梯”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技能训练→空间设计应用),融合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VR 虚拟仿真技术,依托“校政企行”四方联动模式,聚焦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实战课题,培养“传统文化底蕴+AI创新能力” 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推动行业向“科技+文化”双轮驱动转型。
在2024年“学院杯”大赛中,我院投递作品158件,斩获铜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19人次及“优秀组织单位奖”,获奖数量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其中教师代表郑颖琼现场领取优秀指导教师奖。
图四:我院教师代表郑颖琼老师领取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调研取经,共研专业发展新方向
4月30日,张春东院长率队赴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调研,重点围绕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及校企合作模式,对标头部院校经验,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应对行业变革汲取智慧。
图五: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林金强书记与我院代表座谈
图六: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孟卫东先生与我院代表座谈
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两校导师工作室、专业实验室,并与校方开展座谈,重点探讨“行业变革下设计教育的破局路径”。通过考察发现,高水平学科建设需依托三大核心:
1.前沿教学理念引领(如跨学科融合思维);
2.科学学科建设模式(如“理论-实践-产业”闭环);
3.深度校企合作生态(如联合培养、项目共研)。
调研团队表示,将借鉴兄弟院校经验,重点推进两大改革:
1.校际合作层面:建立学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师生交流互访,提升专业建设的开放性;
2.校企融合层面:以“环境设计+新材料/人工智能”交叉融合为突破口,构建“理论教学—技术赋能—实践落地”全链条培养体系,重点对接数字技术、可持续设计等行业趋势。
四、总结
此次调研为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我院将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设计,产教融合破解行业痛点”为目标,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迭代升级,着力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力争成为区域设计教育的特色标杆。(郑颖琼、走访单位及企业 /摄)
图七: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孟卫东教授与我院代表合影
图八: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林金强书记与我院代表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