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颖,女,1966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任北海艺术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外聘教师,专业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
教育背景:
1984年9月~1988年7月,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
1988年9月~1992年4月,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
2007年9月~2010年5月,就读于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91年5月~1994年6月,任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师
1994年6月~2000年11月,任职辽宁金融职工大学教师
2000年11月~,任职沈阳师范大学教师
主要业绩成果:
(1)项目:电子商务经济体视域下的辽宁服务业生态系统研究
辽宁社科基金项目 2014年已结题
(2)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辽宁省教育厅 2014年已结题
(3)项目:创新方法与创新创业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 2018年已结题
(4)项目:辽宁省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模式应用研究
辽宁省商务厅 2019年已结题
(5)项目:基于VR技术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教育部 2018年已结题
(6)项目:基于数据思维养成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育部 2019年已结题
(7)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融合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教育部 2017年已结题
(8)项目: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建设
教育部 2020年已结题
(9)项目:基于 paddlepaddle 框架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研究
教育部 2020年已结题
(10)论文:A Data Sorting and Searching Scheme Based on Distributed Asymmetric Searchable Encryption EI(JA)2020
(11)论文:新生视角下的专业满意度模型——基于沈阳师范大学的调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
(12)论文:应用型本科IT类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基于沈阳师范大学的调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0
(13)论文:数字媒体设计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2
(14)论文:基于CNN-SVM的车辆检测与类型分类,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2.04
(15)论文:面向方面级情感分析的BERT性能改进,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0
(16)论文:成果导向视域下的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0
(17)论文: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
(18)论文: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8
(19)教材:Python从学习到实践,辽宁省首届优秀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2017
(20)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荣誉奖励:
2017年7月获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2011年5月获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
社会兼职:
2012年10月~至今,担任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8年05月~至今,担任辽宁省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年10月~至今,担任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
2017年10月~至今,担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
2021年10月~至今,CCF高级会员,担任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执行委员;
2022年01月~至今,担任CCF计算机教育专委会执行委员。
张智华,男,1963年6月出生,博士后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导。现任北海艺术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外聘教师,专业方向为电影电视研究。
教育背景: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
1995年8月~1998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
1998年8月~2000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获博士后证书。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1992年8月,任职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0年9月~2022年8月,任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担任教授、硕导、博导,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业绩成果:
2017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研究》(批准号为17ZD02),并顺利结题;
2017年9月主持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电视剧创作价值取向研究》(批准号为17ZDA25),并顺利结题;
2014年9月主持北京市社科基地项目《北京文人笔记研究》(批准号14JDWYB004),并顺利结题;
2012年9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电影批评及其价值取向研究》(批准号12BC021),并顺利结题;
2011年12月,主持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表现方法与电影产业的发展》(项目号GD1186),并顺利结题;
2009年3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09YJA760001),并顺利结题;
1998年5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人所编诗文选本与诗文理论研究》(批准号为98czw004),并顺利结题;
2020年主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网络剧价值取向研究》(批准号为GD2013);
2021年9月参与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卷”;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独著/第一作者)论文一百多篇。
出版专著18部
1.张智华著《影视文化传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8月,书号ISBN 7—5039—2569—8/ G418;
2.张智华编著《喜剧人生——走进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书号ISBN 978—7—303—07965—0;
3.张智华、史可扬著《中国电影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书号ISBN 978—7—80724—200—6;
4.张智华著《电视剧类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书号ISBN978 —7—303—14249—1;
5.张智华著《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4月,书号ISBN 978—7—106—03642—3;
6.张智华主编《电视创意与实践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书号ISBN 978—7—303—14167—8;
7.张智华等编著《影视文化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5月,书号ISBN 978—7—118—08006—3;
8.张智华等著《电视剧名作解读》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书号ISBN 978—7—118—10296—3;
9.张智华等著《多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及其价值取向》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12月,书号ISBN 978—7—106—04313—1;
10.张智华著《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兼论中国网络文化建设》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12月,书号ISBN 978—7—106—04604—0;
11.张智华等著《网络时代电视剧产业研究》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年6月,书号ISBN 978—7—106—04625—5;
12.张智华著《网络时代中国电影表现方法与电影产业发展》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4月,书号ISBN 978—7—106—04896—9;
13.张智华著《宋代笔记小说与戏剧影视》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5月,书号ISBN 978—7—106—04910—2;
14.张智华著《北京文人笔记研究——兼论北京文人笔记与戏剧影视的关联》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7月,书号ISBN 978—7—5039—6356—8;
15.张智华主编《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 中国电影出版社2020年4月,书号ISBN 978—7—106—05091—7;
张智华主编《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0)》 中国电影出版社2021年4月,书号ISBN 978—7—106—05233—1;
张智华主编、王兰侠副主编《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1)》 中国电影出版社2022年4月;
16.张智华著《文化探索——戏剧影视创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书号ISBN 978—7—303—25761—4;
17.张智华著《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书号ISBN 7—303—06233—5;
18.张智华著《文苑明珠 〈陆放翁全集〉评介》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
荣誉奖励:
2020年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获省部级(有国徽章)6项;
1.2020年11月,张智华 李平《论中国近年来青春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中国电视》2019年第1期)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六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理论类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盖章,属于省部级奖;
2.2018年3月,张智华《论中国电视剧现实主义精神》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五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理论类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盖章,属于省部级奖;
3.2015年12月,《网络传播与电视剧发展》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四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盖章,属于省部级奖;
4.2014年12月,张智华著《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4月)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2011年7月,《情节与电视剧叙事节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二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国家广电总局盖章,属于省部级奖;
6.2009年8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剧类型的发展与变化》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首届飞天电视剧论文二等奖(理论),国家广电总局盖章,属于省部级奖。
获一级学会奖11项:
1.2020年10月,张智华主编《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 (中国电影出版社2020年4月)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十三届学会奖暨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推优活动中,获得调研报告一等奖;
2.张智华、宋斌《论垂直类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逻辑与圈层传播》(《现代传播》2019年第9期)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十三届学会奖暨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推优活动中,获得学术论文类二等奖;
3.2021年5月15日,张智华荣获首届“中国视听传播研究奖金硕果奖”,由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颁发;
4.2019年11月初,张智华《宋代笔记小说与戏剧影视》(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5月)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十二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二等奖;
5.2018年10月,张智华、宋斌《中国垂直类网络直播平台与视觉文化批评》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获“中国新闻史学会201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6.2018年11月,张智华《网络时代中国电影表现方法与电影产业发展》(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4月)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十一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二等奖;
7.2017年10月,《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12月)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十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二等奖;
8.2016年10月,张智华等著《多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及其价值取向》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12月)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二等奖;
9.2014年11月,张智华著《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4月)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奖二等奖;
10.2012年6月,《音乐音响与电视剧叙事节奏》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七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
11.2010年11月,《电视剧悬念的设置》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六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
获有关奖6项:
1.2013年9月荣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2.2016年9月荣获北京师范大学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3.2016年10月被北京师范大学评为2015—2016学年优秀新生导师;
4.2018年12月荣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5.2019年12月,张智华著《北京文人笔记研究——兼论北京文人笔记与戏剧影视的关联》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7月)被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评为北京文艺评论2019年度推优活动优秀作品;
6.2010年9月,《论电视剧串珠式结构》一文获得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
社会兼职:
2012年3月至今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2017年7月至今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17年7月至今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卷影视编剧分支主编;
2019年6月至今担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副主任);
2017年12月至今担任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副会长;
2015年5月至今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会副理事长;
2019年5月至今担任中国影视评论学会网络电影暨短视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汪方华,男,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安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设计学科带头人,硕导,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影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电影评审委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评审。
个人成果:
校级重点专业导演专业负责人;
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动画专业负责人;
戏剧影视学学科带头人;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华语纪录片国际传播研究”;
主持完成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创作实践课程建设;
主持完成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新媒体影像节目创意。
孟宪林(孟刚),1962年8月出生,哈尔滨人,教授。现受聘于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担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
教育背景:
曾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后取得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播音主持系主任。曾就职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及中央媒体,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主任播音员。
主要业绩成果:
一、承担科研项目或教改项目情况(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项目来源、本人角色、起止时间)出版专著《播音广播教学基本理论与教学》,主编《广播播音主持教程》,
二、论文发表情况
发表《播音主持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等多篇论文,
三、科研成果、作品获奖情况(年度、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种类、等次、本人排名)主持完成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60年播音主持发展史研究》等多项课题,也曾有播音主持作品获奖和朗诵作品集出版。
四、出版专著情况
出版专著《播音广播教学基本理论与教学》。
梁谷子,女,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7年获得副教授职称,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广西区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授课专家。1998年—2015年曾担任南宁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副书记。长期担任区内各类演讲和经典诵读大赛的评委,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对外汉语教学技能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4年、1998年、2012年、2013年四次受学校派遣到越南顺化师范大学、越南同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越南太原师范大学、越南谅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讲授现代汉语、中、高级汉语等课程。
一、 主要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对外汉语。
二、 主要研究成果:
(一)主要论文
1.《浅论南宁市多语现象》 广西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2.《自然的旋律——浅谈莎红边塞曲的节奏美》——《广西师院学报》1991年04期
3.《浅析定语后置》——《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4.《掌握声韵调配合规律,学好汉语普通话》 ——《阅读与写作》 1997年10期
5.《广西面对东南亚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东南亚纵横》2008年3期
(二)主要研究项目
1.“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与实践(2019年区级教改A类项目)
2.播音主持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研究—以“采、编、播”课程“3+1”为例(南宁师范大学2018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三、主要获奖荣誉
(一)2009年广西师范学院教学育人先进个人
(二)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
(三)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共青团广西区委学校部授予的第七届大学生科普演讲比赛二等奖选手指导老师奖
(四)2016-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授予的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广西高校师范生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四、主讲课程:
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法、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外国文学作品选读、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东盟文化风情概况
李四达,男,1960年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现任传媒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学术带头人/特聘教授。
教育背景:
1980年06月~1984年06月,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
1984年06月~1987年06月,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
1990年06月~1993年06月,就读于加拿大Brock大学,研究生学历;
工作经历:
1994年06月~2000年06月,任职中央美术学院电脑美术工作室,讲师;
2000年06月~2005年06月,任职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2005年06月~2020年01月,任职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2021年06月~2022年09月,任职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
主要业绩成果:
李四达,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吉林动画学院特聘教授,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专业评委。长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和动画的教学和科研。编著有《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版)《数字媒体艺术史》《交互设计概论》(1-2版)《数码影像概论》《幻想艺术概论》《新媒体动画概论》《交互与服务设计:创新实践二十课》《服务设计概论》《数字媒体艺术简史》《艺术与科技概论》《信息可视化设计概论》等。其中,《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1版和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3版和第4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还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第4版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荣誉奖励:
2021年10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4版获得由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二等奖,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8年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杰出评委荣誉。
社会兼职:
2015年6月~2018年6月,担任计算机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特聘专家;
2018年6月~2020年6月,担任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数字创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至今,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吉林动画学院特聘教授。
周游,女,1963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新闻学学士学位,教授。2019年受聘北海设计艺术学院教授。2019年10月受聘广西大学客座教授,2021年受聘为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1990年6月,就读于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新闻系播音专业;
2005年9月—2008年6月,就读于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
工作经历:
1982年1月—1999年7月,任职广西电视台新闻播音科副科长职务;
1999年7月—2006年,任职广西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助理职务,兼管播音员主持人管理委员会;
2006年-2018年,任职广西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职务。
主要业绩成果:
2021年参与广西大学承担的 “基于校企合作的《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思政与核心能力提升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并获得2021年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一般项目A类)立项;
2016年12月 《对少数民族地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的新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12期 CN11—1746/G2 独著;
2016年10月 《辩论型谈话节目主持人话语权平衡策略思考》 视听 独著;
2016年3月 浅论新形势下的播音员主持人管理 新闻潮2016年第3期CN45—1044/G2 独著;
2014年10月 电视频道与电视栏目的定位刍议 潇湘声屏 独著;
2011年11月 主持人个性特色与所在媒体特质的统一性 视听2011年第11期CN45—1342/G2 独著;
2010年1月 试论新时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文素质 新闻潮 合著;
2009年10月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定位调整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10期CN11—1746/G2 独著;
2007年10月 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化的创新元素 视听 独著。
荣誉奖励:
2017年6月,独立配音《远在伦敦的家》,获得广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类一等奖;
1998年,独立播报的《广西新闻》,获得“孔府家杯”全国第十届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
2011年7月,与其他主持人共同主持《掌声响起 广西电视台成立40周年庆典晚会》,获得2010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
1998年10月,发表论文《电视播音员风格简议》,获得三孔杯”全国第九届优秀播音与主持论文三等奖;
2008年7月,发表论文《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化的创新元素》,获得二00七年度广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论文类一等奖;
2009年7月,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试论新时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文素质》,获得2009年度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0年9月,发表论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定位调整》,获得二00九年度广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论文著作类论文二等奖;
2017年11月《对少数民族地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的新思考》获得2017年度全少数民族广播电视论文奖三等奖;
1998年被评为广西电视台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同年当选南宁市新城区第十届人大代表;
2000年被评为广西广播电视系统“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
2001年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当选为广西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008年再次当选为广西区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04和2005年度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模范执委一等奖;
2007年获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颁发的2006年度模范执委光荣称号;
2007年当选第八次文代会代表;
2009年当选为广西区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06年至2010年度模范执委二等奖;
2011年在全国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颁奖会上为“金话筒”获得者颁奖;
2013年再次当选为广西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018年第四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大赛广西总决赛评委。
社会兼职:
2018年6月6日至今 担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指导老师;
2019年受聘北海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2019年10月受聘广西大学客座教授,2021年受聘为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